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室性早搏心肌病与室早联律间期的关系 收藏
室性早搏心肌病与室早联律间期的关系

室性早搏心肌病与室早联律间期的关系

作     者:谢亮真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健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心肌疾病 频发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联律间期 

摘      要:一、研究背景:20世纪末期的一项研究选取5例频发室性早博(20 000/24 h)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胺碘酮控制室性早搏次数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由此,第一次提出“室性早搏致心肌病(PVC-ICM)的这一概念。于此同时,该项研究认为,频发室性早搏可以导致心肌病,正是由于这一新颖概念的提出,频发室性早搏再次得到电生理专家的广泛关注。虽然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极大刺激电生理专家对室性早搏致心肌病的研究兴趣,但是我们对室性早搏致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学研究仍然知之甚少,而频发室性早搏往往是无明显症状的,这限制我们的对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研究。二、研究目的: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性早搏致心肌病(PVC-ICM)疗效及其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的关系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全部病例都进行RFCA治疗,于此同时全部病例手术前都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超声、24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将其中的22例(21.57%)作为研究组,均给予相关检查确诊为室性早搏心肌病心肌病,2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之别为6:5,年龄37-53(42.69±2.96)岁。其余80例(78.43%)作为参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之别为39:41,年龄35-54(42.78±2.76)岁。经对比,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2.室性早搏致心肌病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①给予患者相关检查确诊,比如平板运动、冠脉造影、24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有已知原因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导致的左室功能减退。②诊断标准:在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术前LVEF80%为消融成功。室性早搏联律间期:本次研究相关人员安排经验丰富的两名医师进行双盲检测,观察联律间期。倘若两名医师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则可将两者测量所得数据取均值。倘若两名医师测量结果存在偏差,且偏差幅度超过10ms,则必须安排第三名医师参与检测,对相关指标展开测量。4.在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进行射频消融术(RFCA)手术。根据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选取正确方法进行消融,消融仪器采用的系统为美国IBI-500T或或Carto 3系统(美国强生司FG-4700-00)。若患者消融后室性早搏消失,则手术人员在半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多次心室刺激,并且给予患者一定量的异丙肾上腺素,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反复诱发室性早搏,无再发室性早搏则表示手术成功。5.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选取spss22.0展开分析,LVEF、LVEDd等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展开t检验;研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均采用n(%)表示,展开X2校验;若两组对比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则表示为P0.05。四、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研究组室性早搏联律间期(466±38)ms明显低于参照组(506±35ms)(P0.01);进行消融手术治疗后研究组LVEF指标为(56.5±6)%,明显优于治疗前(38±5)%,对比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研究组LVEDd指标为(46±6)mm,明显优于治疗前(58±8)mm(P0.01)。五、研究结论:结果表明,给予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可以改善室性早搏心肌病,较短的室性早搏联律间期可能更易发展为室性早搏性心肌病。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