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过敏性猝死豚鼠IgE含量的死后变化规律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观察 收藏
过敏性猝死豚鼠IgE含量的死后变化规律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观察

过敏性猝死豚鼠IgE含量的死后变化规律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观察

作     者:郭相杰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彩荣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8[工学-公安技术] 

主      题:过敏性猝死 IgE ELISA 免疫组化 肥大细胞 组合染色法 

摘      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在4℃冷藏条件下血清IgE含量随死后时间变化的规律,观察过敏性猝死豚鼠肺组织内IgE的免疫表达随死后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用组合染色方法显示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并探讨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准确、客观的指标。 方法:豚鼠64只,雌雄不限,体重200g左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分别分为死后0h组、死后12h组、死后24h组、死后48h组,每组8只豚鼠。实验组采用多人混合血清注射液致敏豚鼠,建立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动物模型,取豚鼠血清及肺组织。(1)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豚鼠血清IgE含量。(2)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过敏性猝死豚鼠肺组织Ig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BI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进行分析。(3)应用俾士麦棕—碘绿—马汀黄(BB-IG-MY)组合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4)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两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1)实验组豚鼠在被抗原再次攻击后20s左右出现活动减少,1min左右出现休克症状,2-5min死亡,死亡率100%。对照组豚鼠均未出现任何症状。(2)过敏性猝死豚鼠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E含量相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含量显著升高;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0h组、死后12h组、死后24h组、死后48h组血清IgE含量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在4℃冷藏条件下血清IgE含量在48小时内随时间延长有明显的变化。(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过敏性猝死豚鼠肺小血管壁及血管周围均出现浅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对照组豚鼠上述组织部位无浅黄色或棕黄色颗粒。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0h组、死后12h组、死后24h组、死后48h组肺组织IgE平均分布密度相比较p0.05,说明过敏性猝死豚鼠在4℃冷藏条件下肺组织IgE含量在死后48h内无明显变化。(4)组合染色法结果表明,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棕色,细胞核成绿色,红细胞呈黄色。过敏性猝死豚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而对照组豚鼠肥大细胞未见脱颗粒现象。 结论: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含量显著升高。过敏性猝死豚鼠死后在4℃下冷藏,48h内血清IgE含量和肺组织中IgE随死后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因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IgE含量,或对肺组织进行IgE免疫组化染色,可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过敏性猝死时,豚鼠肥大细胞有明显的脱颗粒现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