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患者在辅助生殖助孕期间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魏丽丽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011[医学-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摘 要:目的:本研究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助孕治疗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探索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全面了解其特点,为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不孕症这一心身疾病提供临床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1、对92例IVF-ET患者分别于周期首日,取卵(OPU)日、移植(ET)后第7日发放: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 2、分析IVF-ET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不同治疗阶段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并探讨其规律。 3、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患者的阳性因子,分析进入周期首日IVF-ET患者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不同治疗阶段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结果: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调查对象(n=92)平均年龄(32.25±3.92)岁;不孕年限(5.30±3.68)年;不孕类型:原发不孕占44.6%,继发不孕占55.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3%,高中及大专47.8%,大学及以上22.9%。居住地:农村占60.9%,城市占39.1%。家庭月收入:5000元占31.5%。家庭关系:和谐占89.1%,一般或紧张占10.9%。 2、IVF-ET患者睡眠质量状况IVF-ET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PSQI总分大于7分者分别为19名(20.6%)、43名(46.7%)、42名(45.6%),出现睡眠不良的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P0.05);催眠药物因子分在周期首日、OPU日、ET后第7日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IVF-ET患者不同治疗阶段SCL-90各因子评分2分的患者检出率情况比较IVF-ET患者在周期首日、OPU日、ET后第7日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中,各因子(精神病性因子除外)评分2分的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7、IVF-ET患者不同治疗阶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评分比较IVF-ET患者在周期首日、OPU日、ET后第7日的SCL-90评分中,惟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各阶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余8个因子及总分、总均分在治疗不同阶段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催眠药物在各阶段无差异(P0.05)之外,其余PSQI各成分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的相关系数均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大部分在0.2以上。 9、不同睡眠质量的IVF-ET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睡眠不良的患者SCL-90总分、总均分、各因子得分在各阶段均高于睡眠良好的IVF-ET患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