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肠吻合术与肠造瘘术治疗单纯性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收藏
肠吻合术与肠造瘘术治疗单纯性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肠吻合术与肠造瘘术治疗单纯性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     者:赵翔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琦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单纯性肠穿孔 肠造瘘术 肠吻合术 新生儿 

摘      要:新生儿肠穿孔是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早产儿一种并不罕见、致命性的疾病,是新生儿胃肠道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往往由多种病因所致,多由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所致的肠坏死或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机械性肠梗阻引起,而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作为其罕见发病原因,在临床上逐渐引起重视。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为一种无原发病变、无外伤史的肠穿孔,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也被称为自发性、局灶性或特发性肠穿孔。以前一直把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看作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表现或一种特殊类型,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看做成一种独立发生的疾病,得到广泛的关注。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起病急、发展快、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上并无明显特异性、病死率高,因而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临床问题。文献报道,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好发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穿孔率约3%%,约83%发生于回盲部及结肠脾曲,可能与该部位的特殊解剖关系有关。也有国外报道称,肠蠕动功能障碍、败血症、血液低灌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等药物应用、先天性肠发育缺陷等因素是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发病高危因素。尽管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有多种说法,但目前仍不清楚。手术是治愈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的唯一手段,许多文章报道肠吻合术与肠造瘘术可作为其手术方式,然而并没有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的报道。本文选取23例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肠造瘘术与肠吻合术的单纯性肠穿孔新生儿病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选取更优的手术方式。目的单纯性肠穿孔的治疗对新生儿外科构成严重的挑战。肠吻合术和肠造瘘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其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然而很少有对两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的报道。我们的目的是分析对比肠吻合术与肠造瘘术两种手术,选取更加适合单纯性肠穿孔患儿的治疗方式。临床资料和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0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23例单纯性肠穿孔患儿纳入研究,分为肠造瘘术实验组与肠吻合术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在腹膜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近期远期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无差异。所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2.与肠吻合术组相比,肠造瘘术组术中的出血量明显降低(P=0.009);而手术时间,腹膜炎方面,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P=0.643)。3.在术后近期疗效上,肠造瘘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00,P=0.001);而在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4.在术后远期疗效上,肠造瘘术组术后肠梗阻,术后死亡,二次手术,发生新生儿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肠吻合术组(P=0.029,P=0.019,P=0.009,P=0.048)。结论1.肠造瘘术与肠吻合术相比,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肠梗阻,术后死亡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2.肠造瘘术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死亡率,从而减轻患者家属精神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