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M受体阻断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不同分型COPD临床疗效和气道... 收藏
M受体阻断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不同分型COPD临床疗效和气道炎症...

M受体阻断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不同分型COPD临床疗效和气道炎症的影响

作     者:孔维香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伟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阻塞性 肺疾病 噻托溴铵 糖皮质激素 气道炎症 

摘      要:【目的】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对照,观察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吸入剂对不同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肺功能、气道炎症的影响,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寻找更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 1.选取103例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对入选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记录临床症状得分、生活质量得分、FEV占预计值百分数(%)。 2.痰的诱导和分析:试验前15min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用3%高渗盐水7ml经压缩雾化器雾化吸入15~20min,咳痰至干净的培养皿中,收集痰液约4~6ml。将唾液去掉,向痰液内加入4倍体积的0.1%的二硫苏糖醇(DTT),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孵育15min,涡旋震荡10min,再加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震荡5min,48μm尼龙纱布过滤,2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分装-70℃冻存待测定白三烯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沉淀用PBS悬浮,鳞状上皮细胞污染20%为合格痰。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制作细胞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计数400个有核的非鳞状上皮细胞,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 3.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噻托溴铵组(治疗组)52例、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组)51例,两组除给以常规治疗外,再分别将两组按痰嗜酸细胞计数结果分为:A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B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思力华)18μg/次,1次/日,连用6周;对照组给予倍氯米松气雾剂(必可酮)250μg/次,2次/日,连用6周。于治疗后再记录临床症状评分和质量评分,并复查肺功能。同时再取诱导痰行细胞分析及测定LTB4、TNF-α、MMP-9的含量。 【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功能等一般资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患者分组后各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 (1)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A组(5.8±1.4)与B组(5.6±1.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下降(分别为4.0±1.2,4.2±1.0),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A组(5.2±1.6)与B组(5.3±1.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下降(分别为4.2±1.2,4.3±1.0),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 (2)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A组(7.7±1.4)与B组(8.0±1.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分别为6.4±1.2,6.6±1.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A组(7.2±1.0)与B组(7.8±1.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分别为6.2±1.2,4.3±1.0),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型(A组):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记分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中性粒细胞升高型(B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记分均下降,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FEV:治疗组:A、B两组FEV从治疗前(1.08±0.22,1.20±0.24)L提高到治疗后(1.49±0.14,1.45±0.18)L;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B两组FEV从治疗前(1.15±0.20,1.19±0.25)L提高到治疗后1.45±0.18,1.42±0.21)L;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 (4)FEV%: 治疗组:A、B两组FEV%从治疗前(44.3±12.3,41.7±12.1)%提高到治疗后(53.3±13.8,55.1±14.2)%;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B两组FEV%从治疗前(42.3±11.1,44.1±12.1)%提高到治疗后(52.6±14.3,55.1±14.6)%;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 (5)痰细胞总数与分类: 治疗组:A组在治疗后痰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中性粒细胞从75%降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