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颊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超声微泡应用的实验研究 收藏
颊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超声微泡应用的实验研究

颊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超声微泡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庞谅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邱丽华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超声微泡 颊癌 颈部转移淋巴结 超声检查 

摘      要:研究背景和目的:舌、颊癌患者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预后明显受影响,并影响肿瘤的分期及治疗方案。及时诊断及治疗患者的颈部转移淋巴结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超声组织定征来定量评价病变组织,而应用较多的方法是超声组织定征的视频法,即声像图回声强度,同时,新型超声微泡与二次谐波的结合,增强了超声造影效果。超声微泡(ultrasound microbubble U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造影剂。超声微泡通过改变组织超声特性产生造影效果,用于人体血液、实质器官的造影成像。超声微泡由包聚气体和微泡包膜组成。微泡的气体主要有:空气、六氟化硫气体、氟碳气体等。因含氟气体为惰性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和弥散性差,稳定性好,不仅能通过肺循环,还可通过微循环毛细血管网,应用广泛。包裹微气泡的物质有:人体白蛋白,脂类物质,棕榈酸,聚合物等。微泡粒径约5μm左右。超声微泡经外周静脉注射进人全身血液循环后,通过改变声衰减、声速和增强后散射等,来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相互作用,使受检部位区域血流回声信号增强。同时,由于正常组织与病灶组织对造影剂摄取的不同,在既增强血流信号的同时,也可显著提高信噪比,从而增强组织的灰阶显像。通常,人们将超声微泡造影剂经血管注入体内,以达到血管和实质脏器的良好显像效果。但微泡经血管不能到达的某些器官或到达前微泡浓度已降低而无法获得满意的显像图像,因而这种导入方式限制了超声造影的研究范围,特别是淋巴系统。无创一直是超声检查的优势,于是淋巴系统的间接注射法被提到研究议程,此方法又称组织内注射法,是将有色注射剂注入组织和器官的组织间隙内,由于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存在着开放间隙,借助与注射压力和注射液的扩散作用,注射剂可以进入毛细血管,使毛细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及淋巴结显示清楚[1]。本研究应用自制超声微泡,探讨颊癌颈部转移淋巴结超声造影前后回声强度的变化和显像效果。 方法:通过接种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细胞建立KM小鼠颊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模型,经原发灶注入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并局部按摩,用谐波显像方式观察其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造影效果同时进行回声强度的比较。 结果:1.通过接种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成功建立KM小鼠颊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动物模型,20天后,KM小鼠颊部成瘤率10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3%。2.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超声影像学研究所制作工艺和配方进行制备含氟碳气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性状:为含氟碳气体表面活性造影剂,微泡粒径在0.8~4.0μm,其中95%在2.0μm以下,浓度为7.2×109/ml。3.颈部增生性肿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为:增生性肿大淋巴结纵断面呈类椭圆形,包膜边界清晰,回声强度低而均匀;而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回声欠清晰,皮髓质分界欠清;造影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增生性肿大淋巴结比较,图像回声增强效果较弱,不均匀,部分可见小的充盈缺损。4.自制超声微泡经原发灶局部注射后回声强度均有明显增强,谐波状态下的原发灶及颈淋巴结造影增强后的声像图回声强度(Echo Intensity, EI)明显高于造影前(P0.01)。 结论: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能够明显增强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显像效果,同时声像图回声强度可在造影前后显示明显差别;经局部组织内注射超声微泡能达到淋巴系超声显像效果增强的目的,造影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回声强度增强效果比增生性肿大淋巴结弱,声像图呈现不均质性。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能够经原发灶注入进入淋巴道,实现显著的淋巴结超声显像增强效果。这为超声无创诊断口腔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以及以超声微泡为载药载体行药物性淋巴清扫的靶向化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