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眭承志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2[医学-中医临床基础]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摘 要:目的: 1.通过电生理等相关检测,从临床角度探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理。 2.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机理与临床疗效。 方法: 1.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头痛病例,分别进行相关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以同期进行体检的40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人(正常组)作为正常对照进行比较。 2.上述病例随机选择42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8例(对照组),应用程控牵引治疗,2周后,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对比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等量化评分)与相关电生理指标。 结果: 1.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治疗前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TCD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临床表现(包括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综合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 4.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电生理检测提示颈源性头痛患者无合并上肢臂丛神经的病理性损害;颈源性头痛患者发作期存在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病理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表明发作期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 2.理脊通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血供,提高脑血流量;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症状、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