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思东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了解广东省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地点和研究人群。调查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通过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决策者、管理者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会议,了解肺结核患者管理防治工作的相关措施、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改善建议等。定量研究:收集2010-2013年广东省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情况、治愈情况等资料,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普通群众、结防医务人员与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统计方式采用c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患者发现、治疗和结核病知识知晓程度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的登记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较2010年下降19.7%;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新涂阴累计患者数分别占肺结核患者总数的47.8%、5.0%和47.2%;新涂阳患者的发现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较2010年下降了10.7%;转诊患者2013年的总体到位率为91.2%,较2010年的81.1%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12.4%;密切接触者的筛查率维持在94%-99%之间,而密切接触者的发病率在320/10万-410/10万之间波动;对270名肺结核患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8.7%;而目前患者的发现途径主要为因症就诊,占84.1%,年龄越大的患者更有可能通过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31-49岁:OR=3.31,95%CI 1.37-7.96;≥50岁:OR=5.80,95%CI 1.79-18.80);227名因症就诊患者中发生就诊延误的比例为42.3%,平均间隔为4.1周,最少间隔0周,最多间隔90周,导致就诊延误的危险因素只要为对缺乏对结核病知识的认识;患者首次就诊地点选择最多的为综合医院(48.5%),只有15.9%患者的首诊机构为专门的结防机构,而有没既往史是影响是否选择结防机构作为首诊机构的相关因素,有既往史的患者更有可能选择结防机构;57.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确诊肺结核,误诊比例最高的疾病为感冒(17.4%)、肺炎(4.4%)和气管炎(4.1%),我们发现对比年轻人,较少50岁以上的患者能在首次诊断是确诊(OR=0.46,95%CI0.23-0.93);而患者发生确诊延误的比例为32.6%,造成确诊延误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人和在非结防机构首诊;有8.1%的患者曾接受过筛查,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曾接受筛查的情况有差异,更少的老年人曾接受筛查(OR=0.24,95%CI 0.07-0.82)。涂阳患者在2010-2013年的平均治愈率为92.3%,其中初治涂阳患者为93.2%,复治涂阳患者为84.7%;目前患者取药的主要方式为每个月或每个星期到结防机构拿取一定疗程的药物,70.4%的患者选择该种方式;患者服药督导情况中,54.4%表示一直依靠自觉进行服药,我们发现粤西地区患者曾接受服药督导的比例最少(c2=19.20,P0.001);有16.3%的患者表示曾中断治疗,中断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7.0天,最小中断时间1天,最多中断730天,其中有既往史的患者发生中断治疗的风险高于无既往史患者(c2=6.00,P=0.015);造成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忙(18.2%)、药物不良反应(15.9%)和自我感觉好转(15.9%);而使患者继续服药的主要原因包括感觉不舒服(38.6%)、工作不忙了(18.2%)和不良反应减轻(13.6%)。结论1.广东省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工作基本达到《规划》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发现延误比例高、群众对结防机构的认识与信心不高和结防机构主动筛查能力不足等问题。2.患者治疗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患者的比例仍然较高,服药督导的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3.各人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够,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需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