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构扩张皮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明青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目的 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 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为预构扩张组,B组为扩张器衬垫预构组,C组为预构组。戊巴比妥钠液耳缘静脉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游离兔股动、静脉血管筋膜束约5cm,结扎并切断血管束侧支及远端,反叠经皮下隧道植入并固定于同侧下腹部。C组缝合软组织及皮肤;A组、B组均在下腹部肉膜下潜行分离一大小为5cm×6cm的腔隙,分别置入50ml矩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A组7天后开始注水。定期对三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 结果 结果显示:A、B、C3组术后微循环灌注量均较正常皮肤降低,术后第3d开始增高,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A组增加幅度大于B、C组(P0.05),且术后第52天达到最高值;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明显大于B、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观察3组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