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炎症痛大鼠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仓焕
授予年度:2004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针刺镇痛 电针 炎症痛 佐剂性关节炎 不同间隔时间 痛阈 疼痛级别 阿片肽基因表达
摘 要:近年来,有关学者在电针对炎症痛镇痛的后效应和持续时间及其机理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观察了累加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不同间隔时间的镇痛效果,从而探讨针刺镇痛的最佳治疗间隔时间。研究方法是以完全弗氏佐剂造成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并在造模后第2天电针组开始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取昆仑和悬钟穴,分别以3h、6h、12h、24h作为治疗间隔时间,连续治疗6天,并以疼痛级别、痛阈、脑及炎症局部组织中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在3h、6h、12h、24h各间隔时间,电针组和模型组动物的疼痛级别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电针组的疼痛级别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动物的痛阈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但电针组的痛阈又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下丘脑及炎症局部组织中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同时模型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电针组在各间隔时间上述指标比较,24h又优于3h、6h、12h(P0.01,P0.05),而3h、6h、12h各间隔时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造成的炎症痛模型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间隔24h重复治疗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针刺治疗痛证选择治疗方法和治疗间隔时间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对进一步从时效关系方面研究针刺镇痛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