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和黄土高原地区黏土矿物的时空变化及古气候意... 收藏

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和黄土高原地区黏土矿物的时空变化及古气候意义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clay minerals since the Miocene in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ir palaeoclimate implications

作     者:李玲 郑洪波 赵良 周斌 贾军涛 何梦颖 Li Ling;Zheng Hongbo;Zhao Liang;Zhou Bin;Jia Juntao;He Mengying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出 版 物:《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年 卷 期:2011年第13卷第3期

页      面:355-362页

学科分类:070905[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830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02034)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地球科学项目(编号:IGCP-581)共同资助 

主  题:长江下游 黄土高原 黏土矿物 古气候 

摘      要:为了认识中新世以来长江、黄河流域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时空变化及古气候意义,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河湖相沉积物、黄土高原红黏土和黄土-古土壤的黏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中新世以来长江下游、黄土高原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都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各地质时期长江下游和黄土高原不同剖面沉积物由不同的黏土矿物组成;各连续沉积剖面黏土矿物均存在伊利石含量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反映中新世以来这两个地区气候逐渐变冷。研究表明,伊利石/高岭石值、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值可作为反映气候暖湿—干冷演化的矿物学标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