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及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nd Agroclimatic Zoning in the Qinling-Bashan Mountains作者机构: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陕西理工大学陕南绿色发展与生态补偿研究中心陕西汉中723001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出 版 物:《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40卷第10期
页 面:1742-175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207) 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7年) 陕西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7JZ018) 陕西理工大学校级人才启动项目(SLG2019RC23) 陕西理工大学重点科研机构开放课题(SLGPT2019KF04-06)资助
摘 要:运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秦巴山区1960—2015年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①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值为4482.77 MJ/m^2,呈现由南向东北、西北递增的态势;年际变异系数为8.85%,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态势。②地表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率为-10.17 MJ/m^2,1970—1992年下降尤为明显;空间上呈现西北局部不显著的微增和东部普遍显著性的减少。③年内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单峰型,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2月,空间上由南向西北、东北递增;7月年递减率为-0.49 MJ/m^2,以西南剑阁县、北川县和东南保康县递减明显;12月年递减率为-0.715 MJ/m^2,以汉滨区递减最快;④结合降水量和≥10℃积温,将秦巴山区分为5个农业气候区。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变化,高纬东西分异,年内递减区表现为夏季纬向变化,冬季涡旋状的空间差异。因此,区域内部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差异大,利用光能资源助力农业扶贫,应体现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