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01—2017年中国近海水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2001—2017年中国近海水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Law of Red Tid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China from 2001 to 2017

作     者:张善发 王茜 关淳雅 沈小雪 李瑞利 ZHANG Shanfa;WANG Qian;GUAN Chunya;SHEN Xiaoxue;LI Ruili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518055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年 卷 期:2020年第56卷第6期

页      面:1129-11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059号)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JCYJ20200109140605948)资助 

主  题:赤潮 爆发规律 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摘      要:通过收集整理2001—2017年相关数据,对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爆发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2001—2005年,近海赤潮面积和频次大幅度增加,2006—2017年则明显减少。2008—2017年,我国发生赤潮608次,引发赤潮的第一优势物种有65种。其中,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生物,共计106次。各海区赤潮的影响因素有差异:渤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主要受营养盐和总氮影响,东海区赤潮面积和次数变化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亚硝态氮显著相关,南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与污染物入海量和CODcr显著正相关(P0.05)。为进一步减少赤潮爆发,提出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防治建议:建设在线监测站点,采取因区制宜的管控措施,加强源头排污管理,完善应急响应体系,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