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如何表达革命——论延安鲁艺学员的创作及其困境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出 版 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0年第41卷第11期
页 面:176-18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19ZDA274)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40年前后的延安,正处于文艺政策的进一步确立和调整阶段,文学的现实功用在此时受到空前的重视,为培养文艺人才而建立的鲁艺也被寄予厚望。因此鲁艺青年学员的文学创作自然地有了除旧立新、勇立潮头的要求。其时的延安文学界根据中共的文艺政策和革命斗争需要,在苏区文艺重视抒情、强调情感动员作用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推进了文学创作中“抒情的深度与广度,将抒情主体扩大和抬升为整个的革命主体,鲁艺学员更是以此为创作诉求。但是,“抒情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创作主体情感世界的观照和参与,很多时候个体情感并不能代表扩大化的抒情主体,这给鲁艺学员带来了困惑和挑战。虽然他们在观念上认同突显“大我、宣扬抗战的创作方向,但在具体的创作中,他们不得不借助个体细腻情感的艺术化表达,却在内部阻碍甚至消解了宏大抒情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