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清中期以降永定河工中的秸料使用 收藏

清中期以降永定河工中的秸料使用

Utilization of Sorghum Straw in Hydraulic Constructions of Yongding River Since the Mid-Qing Dynasty

作     者:邵华 SHAO Hua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 

出 版 物:《中国农史》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5期

页      面:113-1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202[历史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7[理学]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永定河 秸料 河工 滩地 

摘      要:清中期以降,永定河工的堤坝维护和埽工抢险中,秫秸使用逐渐增多,并逐步取代石料、芦苇等。受制于农作节令、水灾等因素,河工呈现出季节性特征,且秸料供给往往不能满足需要。秸料虽耐久性差,饱受批评,但由于清代中期以后永定河善淤善决,河工疲于堵塞,河流改道频繁,长久性工程并不划算,加之价格低廉,因而一直居于主流。秫秸采办多出于国家筹集的经费,地点集中在近畿地带,但强制征派给地方社会带来困扰。永定河工中秸料使用的增多,同明清以来华北平原高粱种植兴起密切相关,亦反映出水灾频发之下民众开垦洼地及“一水一麦的生存智慧。清廷无法限制民众的滩地开垦,高粱的广泛用途和耐受性,又便利了后者开发洼地。看似于小农、于河工均有利益的高粱种植,实则亦是让永定河流域陷入更大不确定性中的推手之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