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秦简“将阳”再议 收藏

秦简“将阳”再议

Revisiting the Meaning of Jiangyang on Qin Bamboo Slips

作     者:孔德超 牛海茹 Kong Dechao;Niu Hairu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出 版 物:《文博》 (Relics and Museolgy)

年 卷 期:2020年第5期

页      面:71-78页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0108[历史学-古代文字与铭刻]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30102[法学-法律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战国秦汉出土文献卷)”(项目编号:14JJD74000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古文四声韵》注释及疑难字考释”(项目编号:20NDQN253YB)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将阳 将阳亡 游荡 相荡 

摘      要:本文在全面梳理出土秦简材料的基础上,认为“将阳可看作“将阳亡的省称,多指不去服徭役、不去接受已经认定的处罚或已至服徭役之地而中途擅自离开岗位而去游荡的逃亡行为。“将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逃亡,主要指以逃避徭役、刑罚等为主要目的的游荡行为。“将阳在秦国和秦代社会非常普遍,而且逃亡人未向地方长官报告,且游荡时限在一年以内。秦律对“将阳的处罚较轻,多为“系城旦舂。另外,通过考证,可认为“将阳的“游荡义由“相荡的“来回运动义引申而来。“相荡应为“将阳的最初词义来源,“将阳则是与“相荡音同或音近的不同记录形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