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街道空间步行适宜性测度与设计导控——以上海静安寺片区为例 收藏

街道空间步行适宜性测度与设计导控——以上海静安寺片区为例

Measuring Walkability of Street Space and Its Design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Jing'an Temple Area

作     者:施澄 袁琦 潘海啸 叶宇 SHI Cheng;YUAN Qi;PAN Haixiao;YE Yu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出 版 物:《上海城市规划》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

年 卷 期:2020年第5期

页      面:71-79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街道空间界面宜步行性的精细化测度及设计导控研究——以上海为例”(编号517084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交通可达性对公平城市的影响与调控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和伦敦的实证比较”(编号51808392)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源数据与城市计算支持下的市民生活便利度测度模型研究”(编号20ZR146220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暨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科研课题“虚拟现实环境下城市空间品质与街道环境设计研究”(编号KY-2017-YB-B01)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活力导向的城市设计分析工具开发:基于量化城市形态分析与计算机交互可视化技术”(编号2020010102)资助。 

主  题:街道空间 步行适宜性 可视化SP 虚拟现实 机器学习 

摘      要:立足新近涌现的一系列分析技术,关注旧城中心区街道微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步行适宜性精准测度与品质提升导控。以上海市中心静安寺片区的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案例,通过虚拟现实场景的建构与可视化SP法,对比多种设计介入对于行人的步行适宜性影响,并通过决策树这一机器学习算法测度街道空间界面的特征要素对于步行适宜性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街道近人尺度的要素和步行设施对于行人的适宜性评价影响更高,相应的量化测度也可为旧城中心区街道步行适宜性的精准提升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新技术条件下人本尺度微更新领域的有益尝试,在实践中能更准确地回应在不同的街道特征和有限的空间下,采用何种导控方法能实现街道步行适宜性最大化的问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