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的利用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utilization of maize root-and straw derived carbon作者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66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40卷第10期
页 面:4504-45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08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理)(LSNYB201615)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优秀人才培育)(2017054079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304)
主 题:土壤有机碳 玉米残体 土壤团聚体 微生物群落 PLFA-SIP 残体质量
摘 要:以沈阳农业大学连续29a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以13C标记的玉米植株为试验试材,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和磷脂脂肪酸-稳定同位素示踪联用(PLFA-SIP)技术,研究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对残体碳的同化状况,及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这一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植物残体添加显著增加了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中各微生物群落PLFAs含量,其中以真菌PLFAs含量增幅最高,细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增幅最高;但不同残体类型并未对全土中各群落PLFAs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茎叶碳与根茬碳的矿化率无显著差异;根茬碳对总PLFAs碳库的贡献是茎叶碳的3.9倍,说明根茬碳更有利于通过微生物合成的方式贡献于土壤有机碳库.残体碳占不同微生物群落PLFAs碳库的比例以真菌最高,表明真菌对植物残体碳具有最强的同化能力;而残体碳对PLFAs的贡献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之间却差异不大.残体碳含量、PLFAs含量和残体碳占微生物PLFAs碳库的比例均在较小粒级的团聚体中(0.25~1mm和2mm和1~2mm)中更高,说明较小粒级团聚体已经成为微生物对残体进行同化固定的主要位点.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与残体类型、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