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普惠可以提高减贫质量吗?——基于多维贫困的分析
Can Financial Inclu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verty Reduction: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作者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6111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出 版 物:《南方经济》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年 卷 期:2020年第49卷第10期
页 面:56-7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201[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口转变与产业转型升级约束下全面建成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实现机制及其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ASH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金融普惠与脱贫质量——基于贫困脆弱性和多维贫困视角的研究”(项目编号:19YJC790180) “普惠金融转型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YJC790142)
主 题:村庄金融普惠指数 减贫质量 多维贫困 多维贫困脆弱性
摘 要:切实提高减贫质量对我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守住脱贫成果至关重要。金融普惠作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否有助于提高减贫质量仍是有待回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从多维贫困和多维贫困脆弱性两方面出发研究了金融普惠对我国农村减贫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普惠可以同时降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和多维贫困脆弱性,并且对多维贫困问题严重的农村家庭有更大的作用;区分不同贫困和不同金融服务发现,金融普惠可以显著降低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及生活质量贫困,对健康贫困的影响则不显著;银行营业网点与金融服务点渗透、以及储蓄、贷款、保险及数字金融服务使用可以提高减贫质量,而其他金融机构渗透、信用卡使用及银行服务评价的作用相对有限。进一步地,文章研究了金融普惠减贫质量效应的环境条件,发现村庄市场及制度环境和家庭需求环境改善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普惠的积极作用,相反则可能构成一定的制约。最后,文章检验了金融普惠的影响机制,发现促进农村家庭人力与物质资本积累、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文章结论为我国提高减贫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工具,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