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时间与景致(1956-1963年) 陈其宽与“堪脑伊”曲面的... 收藏

时间与景致(1956-1963年) 陈其宽与“堪脑伊”曲面的文化意涵

Time and Landscape Between 1956 and 1963 Chi-Kwan Chen and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onoid

作     者:徐明松 黄玮庭 SHYU Ming-Song;HUANG Wei-Ting

作者机构:台湾铭传大学建筑史研究室陈其宽、张肇康百年纪念研究团队 

出 版 物:《时代建筑》 (Time +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20年第63卷第5期

页      面:144-155页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7[理学] 08[工学] 081302[工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3304[工学-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13[工学-建筑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东海大学 陈其宽 双曲抛物面 堪脑伊曲面 伞形结构 

摘      要:东海大学校园建筑在早期经历了第一阶段张肇康略带灰色的素朴风之后,建筑语言开始发生演变,其中一条路径是陈其宽在1959年校长公馆所开启的白墙诗意实验;另一条路径则是双曲抛物面,具体成就集中在倒伞状结构的运用。文章集中讨论了第二条路径,首先爬梳了双曲抛物面在西方的起源与运用,其次探讨了其对这批华人建筑师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新技术来亲近华人传统的空间氛围,从1956年年底路思义教堂开启的堪脑伊曲面实验,到1958年张肇康学生活动中心计划案的伞形结构,再到1961年陈其宽的建筑系系馆以及1963年的艺术中心伞形结构的付诸实现,展现了参与者的无穷创意。在这一过程中,与贝聿铭、张肇康、陈其宽熟识的王大闳在1960年亦大胆提出了在中庭设置伞形结构的故宫博物院计划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