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责与投诉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abilityand complaint 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atisfaction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44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版 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0年第30卷第9期
页 面:21-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批准号:71841015) 中国社科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项目 中国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项目
摘 要:近年来,自上而下的环境问责和自下而上的环境投诉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中国当前环境治理创新的显著特征。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改善了环境治理的客观绩效,还影响了公众环境满意度,提升了环境治理的主观绩效。文章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公众对环境问责是否有力和环境投诉是否有效的认知或判断,对其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公众对环境问责的认知是否强化了其对环境投诉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治理满意度。研究发现:①公众认为环境问责越是有力,环境治理满意度越高,认为环境投诉越是有效,环境治理满意度也越高。②公众对环境投诉是否有效的判断,还在其对环境问责是否有力的认知与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③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前述中介效应在城乡居民间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环境治理满意度更直接依赖于政府的环境问责机制,环境投诉有效性的判断未发挥中介作用,这或许与农村居民环境投诉经验不足有关。文章建议在提升环境治理客观绩效、加强环境问责力度的同时,还应引进柔性治理技术,推进公众环境参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增强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提升公众环境满意度,改善环境治理主观绩效。文章还建议,中国在环境治理、反腐败斗争等领域探索出的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良性互动的经验,还可以推广至社会治理的其他领域,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