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评价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的鼻唇软组织形... 收藏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评价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的鼻唇软组织形态变化

Validation of the digit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the nasolabial morphology variation after the cross-arch fixed restoration of maxillary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es

作     者:郝柯屹 罗佳 邸萍 郭厚佐 沈惠丹 刘焱萍 张宇 林野 HAO Ke-yi;LUO Jia;DI Ping;GUO Hou-zuo;SHEN Hui-dan;LIU Yan-ping;ZHANG Yu;LIN Ye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52卷第5期

页      面:924-9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临床新技术新疗法基金(PKUSSNCT-17A05) 

主  题:人体测量术 上颌牙列缺失 牙种植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摘      要:目的:探讨利用面部与义齿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图像融合方法评估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鼻唇区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共12例(女性4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54.82±5.50)岁(45~62岁)。于上颌植入4~6枚种植体,6个月后为患者佩戴全牙列固定义齿,捕捉患者佩戴义齿前后的3D面相及义齿形态数据。将三维数据置于同一坐标系中,对义齿和软组织标志点进行测量,分别比较各标志点[左口角点(cheilion left,CHL)、右口角点(cheilion right,CHR)、左唇峰点(crista philtri left,CPHL)、右唇峰点(crista philtri right,CPHR)、上唇缘点(labrale superius,LS)、鼻下点(subnasale,SN)、口裂正中点(stomion,STO)、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UI)、义齿上边缘顶点(F-point,F)]的位移量及标志点间线距[人中长度(SN-LS)、双唇峰间距(CPHR-CPHL)、口裂宽(CHR-CHL)、上唇红高度(LS-STO)]变化。结果:义齿与软组织拟合后,义齿上边缘顶点与鼻下点直线距离(F-SN)三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该方法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83(95%CI:0.957~0.995)。佩戴义齿后,软组织各标志点均发生前徙变化,鼻底区域变化最小,SN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为(0.61±0.44)mm,LS前后向位移为(3.12±1.38)mm。在垂直方向上,SN、LS、CPHL、CPHR均向上移动,STO、CHL、CHR向下方少量移动。除SN-LS略微减小外,CHR-CHL、CPHR-CPHL、LS-STO均增大(P0.01)。SN与F、LS与UI的Z轴坐标值均呈现高度相关(r=0.9043、r=0.9584)。结论:三维面像与义齿图像融合方法可重复性好,经该方法检测,义齿与软组织标志点的前后向位移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