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期待“破冰”
作者机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出 版 物:《瞭望》
年 卷 期:2007年第8期
页 面:34-37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农村金融改革 新农村建设 20世纪90年代 金融工作会议 政策性障碍 商业银行 资金供给渠道
摘 要: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金融支持。而对于追求资金优化的金融业而言,农村似乎天生不是一个好的市场选择。 分散的客户资源.小额的贷款额度.相对较差的信用环境等,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往往会退避三舍。多种政策性障碍,也使得政策性金融支农难以放开手脚。我国农村积贫积弱的现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又使我们必须对农村发展进行恰当的金融安排,以建立稳定的农村所需资金供给渠道。 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放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亿农民.农业和金融业竞争力都很孱弱的国度,就显得尤其之难。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金融改革,在防范金融风险的主旋律下,金融机构经历了一场由农村到城市的大撤退,农村信贷收缩和各类金融服务缺失,在一部分人看来似乎是市场必然;而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的种种讨论中,又有不少人将农村金融缺失归咎于商业银行的“惟利是图,似乎忘了商业银行原本就是权责分明的经济体。 如何“不因金融而牺牲农村,也不因农村而牺牲金融——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擘画。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的四个基本原则,即“服务三农原则.可持续原则.适度竞争原则和政府扶持原则,力求为新农村建设开拓广阔的金融渠道。在此指导下,我国农村金融正朝着“构建产权明晰.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目标阔步行进。 也因之,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各地实践中又有哪些适宜农村特点的金融创新,以及农村金融的改革远景分析等,成为这组专题关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