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形态磷酸盐及施用方式对石灰性土壤磷移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收藏

不同形态磷酸盐及施用方式对石灰性土壤磷移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Mo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phosphate under different phosphate sourc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in calcareous soils

作     者:亢龙飞 王静 朱丽娜 褚贵新 KANG Long-fei;WANG Jing;ZHU Li-na;CHU Gui-xin

作者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绍兴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浙江绍兴312000 

出 版 物:《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年 卷 期:2020年第26卷第7期

页      面:1179-118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农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1[农学-作物学] 0902[农学-园艺学] 

基  金:兵团师域发展创新支持计划项目(2017BA041) 深圳芭田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 

主  题:聚磷酸铵 施用方式 石灰性土壤 磷移动性 磷有效性 

摘      要:【目的】磷的固定是石灰性土壤中磷肥效益低的重要原因,研究两种施肥方式下不同形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迁移以及有效性,为实现磷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方法进行研究,供试土壤为粘质和壤质石灰性土壤。供试磷酸盐为磷酸脲、焦磷酸和聚磷酸,壤土施磷量为0.0581 g/柱,粘土为0.0594 g/柱。施用方式包括一次施用和分4次滴施,同时以不施用磷酸盐土柱为对照。于地下室内(27±1.0)℃培养28天后将土柱在-80℃条件下快速冷冻固形,从土表向下0—100 mm内每隔5 mm作为一个切割单元,100—300 mm间每隔20 mm作为一个切割单元,测定每层土壤的水溶性磷和Olsen-P含量。【结果】培养28天后,一次施用条件下,磷在壤土中的移动距离表现为聚磷酸(90 mm)焦磷酸(60 mm)磷酸脲(50 mm),粘土中表现为聚磷酸(80 mm)焦磷酸(70 mm)磷酸脲(60 mm)。分次滴施条件下,聚磷酸(95 mm)在壤土中的移动距离比磷酸脲(65 mm)和焦磷酸(70 mm)分别增加46.2%和35.7%,在粘土中聚磷酸(90 mm)的移动距离较磷酸脲(70 mm)和焦磷酸(75 mm)分别增加28.6%和20.0%。磷浓度下降到一半时所达到土柱深度(半运移深度)的结果表明,在壤土一次施用条件下,半运移深度表现为聚磷酸(15.1 mm)焦磷酸(11.4 mm)磷酸脲(10.5 mm),分次滴施条件下半运移深度为聚磷酸(20.0 mm)焦磷酸(14.4 mm)磷酸脲(14.3 mm)。在粘土一次施用条件下,半运移深度为聚磷酸(17.7 mm)焦磷酸(15.8 mm)磷酸脲(14.8 mm),分次滴施条件下,聚磷酸、焦磷酸和磷酸脲的半运移深度依次为51.3、27.1和41.4 m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论一次施用还是分次滴施,聚磷酸和焦磷酸处理均随着水溶性磷含量的增加,有效磷含量在粘土上的增加量大于在壤土上的,分次滴施聚磷酸较一次施用在同样水溶性磷含量下,有效磷的含量在粘土和壤土中的差距减小,焦磷酸处理中水溶性磷与有效磷在两种土壤上较为接近。磷酸脲一次施用后,有效磷在粘土中随水溶性磷的变化量大于在壤土中,分次滴施结果则相反。【结论】在质地为壤土和粘土的石灰性土壤中,不论是一次性施用还是分次滴施,磷的移动性均表现为聚磷酸焦磷酸磷酸脲,且分次滴施3种磷源时磷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均显著高于一次施用。同样水溶性磷含量条件下,粘土中磷的有效性高于壤土,分次滴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效果表现为粘土优于壤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