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FACS的高原矿山作业疲劳与人因失误率浅析
Analysis of Human Fatigue and Error Rates in Plateau Mines Based on HFACS作者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3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1
出 版 物:《黄金科学技术》 (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28卷第4期
页 面:610-618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7[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海拔高寒地区金属矿山开采安全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编号:2018YFC0808400) “矿山职业危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编号:2017YFC080520400) 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高原矿井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疲劳特征与安全对策研究”(编号:2018zzts745)联合资助
主 题:高原矿山 疲劳失误事故 疲劳积累 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 人因失误率
摘 要:为了预防高原矿工作业时间长和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引起的疲劳失误事故,针对高原缺氧、低温等环境特性,首先分析了人体作业疲劳积累特点,并通过构建高原矿山人体疲劳—作业失误机理图,概括了高原地区人体疲劳积累与作业失误的发生机制。其次,比较了不同海拔下人体生理机能和最大做工量的变化,划分出高原矿工疲劳积累的4个阶段(疲劳积累初期、疲劳积累稳定期、疲劳积累末期、疲劳恢复)不可逆期(疲劳性损伤),基于对高原矿山作业者疲劳与行为错误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分析,绘制出高原矿工各作业疲劳阶段失误率变化特征曲线。最后,运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提出了高原矿山作业疲劳—人因失误框架(F-HFACS),全面分析了高原矿工疲劳的因素及其对人因失误发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疲劳稳定期通常作业效率较高、失误率低且基本稳定;疲劳末期疲劳积累进一步加深,作业失误率激增,为防止疲劳性损伤,必须停止作业。该研究为高原矿山制定合理的轮班方案,降低作业失误率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