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围墙的防御、等级区分和审美功能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Defensive,Hierarchical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Wall作者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出 版 物:《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40卷第7期
页 面:68-73页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基 金:2018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城文化带研究”(18ZDA05) 主持人:马保春
摘 要:自新石器时期起,中国古代的围墙逐渐形成防御、等级区分、审美三种基本的功能。其中,围墙的防御功能酝酿于史前时期,是古人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的产物,是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需要。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因诸侯国间频繁的战争、郡县诸城的修筑,围墙的防御功能日益完善。隋唐至明清时期,从时间上看,围墙多筑于王朝初建时期或中后期社会不稳定时期;从空间上看,围墙多筑于边疆地带。围墙的等级区分功能,在先秦时期多表现在礼仪、宗教方面;在帝制时代,围墙多作为国家、官府的象征,带有浓厚的等级性特征。围墙的审美功能主要发生于明清时期,随着私家园林的兴建,墙体材料的改进,尤其是建筑材料砖的大规模应用而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