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ke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n Qingcheng oilfield作者机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陕西西安7100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出 版 物:《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41卷第7期
页 面:777-79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6ZX05050,2017ZX05001-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淡水湖盆细粒沉积与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机理”(2014CB239003)资助
主 题:延长组长7油层组 页岩油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开发配套技术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摘 要: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油层组烃源岩层系内发现了中国最大的页岩油田——庆城油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为3.58×10~8t、预测地质储量为6.93×10~8t,合计为10.51×10~8t,实现了长7油层组页岩油勘探的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围绕生油层内是否发育甜点区、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和能否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等关键难题,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通过持续深化成藏地质研究和不断探索关键配套技术,实现了烃源岩内油藏勘探的一系列理论认识创新和技术突破。研究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中页岩油的成藏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①广覆式细粒沉积组合具有整体生烃的特征,其中,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等湖相优质烃源岩奠定了页岩油形成的物质基础;②泥页岩层系所夹持的砂质沉积物为勘探甜点段,而砂体组合的类型主要受控于湖底地形;③微米孔隙和纳米喉道的互补使得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④高强度的源内充注形成了具有高含油饱和度、高气油比的油藏。这4个因素的有效组合是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页岩油形成规模富集的关键。目前,通过创新关键配套技术,打造页岩油勘探开发利器,已实现页岩油规模勘探开发的实质性突破。井-震混采技术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使得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高,可有效指导甜点区的预测;三品质测井技术可用于评价地质工程甜点;长水平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单井产量,单井的初期产油量由10 t/d提高到18 t/d以上。以庆城油田为代表的长7油层组烃源岩内油藏的勘探突破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二次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预计到2023年,长7油层组烃源岩层系的产油量可达到300×10~4t,2025年的产油量可达到500×10~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