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愚民”与“不可使知”之间——论清末民初学人对“民可使由之”... 收藏

“愚民”与“不可使知”之间——论清末民初学人对“民可使由之”章的解释

“Stultifying the Populace”or“They May Not Be Made to Understand It”:Interpretations about the Chapter of“The People May Be Made to Follow A Path of Action”by Schola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作     者:练亚坤 Lian Yakun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 版 物:《开放时代》 (Open Times)

年 卷 期:2020年第4期

页      面:114-124,M00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愚民 开民智 宗教 不可使知 

摘      要:《论语·泰伯》篇中的民可使由之章在清末民初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愚民的问题上。有关此章是否愚民的讨论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已经出现,并在20世纪初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试图为此章进行辩护。然而,这些辩护并未止息这场论争,相反,从清末至民初,围绕此章的争议已经延伸到孔子以及儒家是否愚民的问题。而学界较少关注的是,这场论争还有另外一个侧面,即由不可使知引出的儒家是否为宗教的问题。愚民和非宗教是近代儒家面临的两大质疑,而同时出现在围绕民可使由之章的论争中,透过这场论争,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代儒家在教化与宗教问题上的双重困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