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收藏

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erebellar bridging veins draining into transverse sinus

作     者:陶伟 邓雪飞 韩卉 朱友余 Tao Wei;Deng Xuefei;Han Hui;Zhu Youyu

作者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合肥230032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淮南232001 

出 版 物:《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年 卷 期:2009年第32卷第6期

页      面:809-8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137)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3072)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科研基金 

主  题:小脑桥静脉 横窦 显微解剖 血管铸型 

摘      要: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为小脑幕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按其注入小脑幕处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窦汇组(28%)、小脑幕组(36%)和岩部组(36%)3组,3组桥静脉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桥静脉的直径分别为(1.6±0.7)mm,(1.9±0.7)mm,(1.9±0.7)mm。7%的病例缺乏窦汇组桥静脉,13%的病例缺乏小脑幕组桥静脉,每侧显微解剖标本至少存在一根岩部组桥静脉。结论:小脑幕下手术中,旁正中入路损伤桥静脉的机会最小,术前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