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收藏

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Influence of self-relevance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under reputational loss risk: An ERP study

作     者:占友龙 肖啸 谭千保 钟毅平 Youlong Zhan;Xiao Xiao;Qianbao Tan;Yiping Zhong

作者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湘潭41120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长沙410205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长沙410081 

出 版 物:《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20年第65卷第19期

页      面:1996-200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7ZDA3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13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8YBQ088,17YBQ033) 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基金(XJK19QXL002,XJK17L002)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Z082,XSP20YBZ030)资助。 

主  题:道德决策 自我相关性 声誉关注 事件相关电位 时频分析 

摘      要:脑成像研究发现,风险情境下的道德决策可能与经济决策存在着相似的神经机制.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人们在社会风险情境下完成道德决策时是如何权衡自我与他人的得失,尤其是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当前研究采用两难情境启动范式,通过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技术考察了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的影响.被试被要求在高或低的声誉损失风险情境下,选择是否牺牲自我利益去帮助困境中的主人公(朋友、熟人或陌生人),且决策时的帮助选择、决策时间、主观不愉悦感受和脑电数据会被记录,并对EEG(electroencephalograph)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行为结果发现,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朋友的帮助选择要显著高于对熟人的,且对熟人的也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对熟人的帮助决策消耗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不愉快感受,表现出一种有趣的熟人效应.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同样表明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熟人的决策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和N2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LPP(300~450 ms)成分,并相应引发了更大的δ频段(1~4 Hz,200~300 ms)和α频段(8~13 Hz,300~600 ms)能量活动.然而,这些指标上的差异在高声誉损失风险下均显著减弱或消失了.结果表明,指导人际间道德决策的道德原则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利己的利他倾向,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会给决策带来情绪和认知的负荷,而声誉关注在抑制自私倾向和消除不确定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