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上海大气PM2.5来源解析对比:基于在线数据运用3种受体模型 收藏

上海大气PM2.5来源解析对比:基于在线数据运用3种受体模型

Comparison of Three Receptor Models for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Shanghai:Using Hourly Resolved PM2.5 Chemical Composition Data

作     者:周敏 ZHOU Min

作者机构: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41卷第5期

页      面:1997-200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22B03)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900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213800)。 

主  题:细颗粒物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 多元线性模型(ME2) 

摘      要:于2014年12月2~24日在上海市城区对大气中细粒子及其化学组分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基于在线数据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和多元线性模型(ME2)这3种受体模型开展颗粒物源解析并进行相互验证.结果显示,基于在线数据共获得了8类污染源,包括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二次有机碳、重油燃烧源、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燃煤源.其中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二次有机碳等二次污染源(44.9%~64.8%)对PM2.5的贡献最大,移动源(16.8%~24.8%)和燃煤源(5.6%~14.9%)的贡献次之,其他源类的贡献相对较小. 3种模型获得的污染源特征组分和来源结果对比表明, 3种模型获得的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二次有机碳、移动源的源解析结果较接近,说明模型对这4类源的模拟较好.ME2和PMF模型对燃煤源、扬尘源的拟合结果要好于CMB;工业源则是CMB的结果更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