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地区冬季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研究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Energy Exchange in Emei Mountain Area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Winter作者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出 版 物:《高原气象》 (Plateau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3期
页 面:445-45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10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KYTZ201721)
主 题:峨眉山地区 涡动相关法 TDEC 地表能量交换 能量平衡
摘 要: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峨眉山地区冬季感热通量占主导。地表辐射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结构,短波辐射的峰值在峨眉山地区于13:00(北京时,下同)左右出现,而长波辐射到达峰值的时间段要晚于短波辐射,在14:00左右出现。地表反照率月变化明显,日变化呈“U型,即日出后和日落前较大,日间较小的趋势,但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值并不相等。峨眉山站冬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29。峨眉山区域地表能量不闭合现象十分显著,日间和夜间的能量闭合程度差异很大。在考虑地表0~5 cm处的热量储存的条件下,白天闭合程度最好为67.22%,夜间闭合程度最差为65.09%。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对比分析表明:丹卡、排龙站地表辐射各分量达日峰值时间晚于峨眉山站。峨眉山站冬季的地表反照率高于丹卡、排龙站,月变化更加显著。峨眉山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其地表能量闭合程度大于青藏高原上部分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