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临夏盆地晚新近纪山西犀头骨新材料及其生存环境 收藏

临夏盆地晚新近纪山西犀头骨新材料及其生存环境

NEW SKULLS OF SHANSIRHINUS RINGSTROEMI FROM THE UPPER NEOGENE OF THE LINXIA BASIN,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CONTEXT

作     者:卢小康 陈善勤 何文 Lu Xiaokang;Chen Shanqin;He Wen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731200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15年第35卷第3期

页      面:539-5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430102)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批准号:2012CB821906)共同资助 

主  题:临夏盆地 晚新近纪 山西犀 个体发育 生存环境 

摘      要:文章记述了甘肃临夏盆地晚新近纪林氏山西犀(Shansirhinus ringstroemi)3件未成年个体的头骨发育特征,主要表现在:顶嵴至迟在幼年个体出现,此时两侧顶嵴远远分开,其间的骨表面隆突;3件未成年头骨的项嵴后缘均是平直的;鼓后突与关节后突的接触出现于初生期;头骨顶面在鼻骨后缘向前延伸由初生期的逐渐变窄到幼年个体的迅速收缩,此时头骨顶面最宽处位于两侧眶上结节之间;在钩突后方,鼻后孔侧壁的后缘向后上方延伸,幼年个体时倾斜角度已接近成年状态.与维氏大唇犀(Chilotherium wimani)头骨的个体发育相比,两者在颊齿萌出顺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幼年头骨在顶骨与枕骨鳞部骨缝的愈合时间上较***晚.Shansirhinus头骨形态方面区别于其他无角犀族类群的分类特征不晚于DP4开始磨蚀且M1刚露出齿槽时出现.新的头骨材料表明Shansirhinus可能在晚中新世早期起源于甘肃临夏盆地.Shansirhinus上颊齿发育釉质褶皱,下颊齿发育方形轮廓的下三角座,具有一定的加工硬草的能力,生活在晚新近纪时期的开阔草原上,是无角犀族已知唯一延续到上新世的类群.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