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荒山黄土的成因——粒度、地球化学、磁化率、沉积和地貌特征的整合记录
The Genesis of Huangshan Loess in Harbin:Integrated Evidence from Grain Size,Geochemistry,Magnetization,Sedimentation and Landform作者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哈尔滨师范大学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哈尔滨学院地理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出 版 物:《地球学报》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41卷第3期
页 面:420-4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5[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1013,41601200)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编号:HSDSSCX2019-06)联合资助
摘 要:哈尔滨荒山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的最东端,毗邻亚洲大陆干旱带的东部边缘,对它的成因机制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层次理解松嫩平原地貌-气候-粉尘堆积的耦合关系。然而,目前荒山黄土成因还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我们通过野外观察及对哈尔滨荒山钻井岩芯进行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和磁化率分析,进而探讨荒山黄土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荒山黄土的粒度组成以粗粉砂级(16~63μm)为主,粒度参数特征(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态)、粒度像特征(C-M、A-M和L-M)、判别式函数及Kd值对荒山黄土风成成因的指示不明显;L1-L5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也没有与受流水改造的L5次生黄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下伏的河湖相沉积(荒山组)区分开;荒山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呈现出周期性高低变化的特征,与黄土高原典型风成黄土剖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野外观察,荒山黄土具有均一沉积和垂直节理发育等风成黄土典型特征。本文运用整合的方法确定哈尔滨荒山黄土为风积成因。黄土的粒度和地球化学指标作为黄土成因机制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野外观察和磁化率等其他替代性指标共同使用,才能够从中提取正确的成因机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