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地球内核顶部300km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的区域变化 收藏

地球内核顶部300km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的区域变化

Regional variations of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anisotropy at the top 300km of the inner core

作     者:秦加岭 孙新蕾 张鹏 范安 QIN JiaLing;SUN XinLei;ZHANG Peng;FAN An

作者机构: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20年第63卷第6期

页      面:2199-220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053,41274057,41330209)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基金(SKLabIG-18-09)共同资助 

主  题:地球内核 各向异性 横向变化 衰减 

摘      要:衰减结构是地球内核的重要性质,它可以与地球内核的速度结构结合,对内核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系统收集了1991年到2014年全球、区域和临时地震台网的PKPDF和PKPBC数据,研究了澳大利亚、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内核顶部300km的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结构.速度结果表明,澳大利亚下方内核的速度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但是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的内核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且非洲的速度各向异性强于太平洋中部.同时,相对于AK135模型,澳大利亚的平均速度快0.5%,而非洲和太平洋中部的平均速度与参考模型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内核的衰减结构,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在东西方向,内核顶部200km左右的区域,澳大利亚的衰减最强(Q值在400左右),非洲和太平洋中部的Q值分别在600和500左右.2)澳大利亚下方的内核衰减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的内核衰减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此外,内核在非洲地区的衰减各向异性强于太平洋中部的各向异性.3)最后,内核中三个区域的速度和衰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即高/低速对应于高/低衰减.考虑到以上结果以及三个区域的位置,我们认为内核顶部的速度和衰减结构都存在区域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半球变化.这种区域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核幔边界热结构的不均一性和内核耦合,使得内核顶部的不同区域在形成过程中受不同的变形影响,从而形成铁晶体不同的生长和排列,引发了不同的各向异性特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