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华东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特征及成因研究 收藏

华东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特征及成因研究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ation cause of MCS over East China in summer

作     者:张柳 霍利微 潘玉洁 ZHANG Liu;HUO Liwei;PAN Yujie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出 版 物:《大气科学学报》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392-404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C1510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05061 91437104) 

主  题:华东地区 中尺度对流 系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摘      要:采用FY-2E卫星云图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统计分析2010-2014年夏季(6-8月)华东地区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发现两类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均具有夜发性,且发生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苏、江西和浙江地区,形成后自西向东移动。进一步利用NCEP-CFSR和NCEP-CFSV2每6 h的再分析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K-means聚类分析对两种尺度MCS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50 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500 hPa副高和中纬度短波槽以及200 hPa的高空急流是影响MCS形成主要的天气系统,对流层中层以下的水汽供应、低层大气不稳定性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结构是MCS形成的必要条件。MαCS发生前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两类:①生成位置位于850 hPa低空急流的西侧、气旋性环流的南侧,500 hPa、200 hPa分别受槽前西南气流、反气旋性环流的影响;②850 hPa切变线南部的偏西气流、500 hPa的偏西气流和200 hPa的高空急流配合。MβCS发生前的两类环流形势中,850 hPa切变线南部的偏西气流控制的为第一类,切变线南部的西南气流和生成位置东部的低空急流影响的为第二类,500 hPa生成位置位于短波槽东部,200 hPa均有西风急流与中低层配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