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关于在长江经济带布局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的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思考 收藏

关于在长江经济带布局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的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思考

Layout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Buffer System Aiming at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作     者:李春华 叶春 高尚超 魏伟伟 郑烨 LI Chunhua;YE Chun;GAO Shangchao;WEI Weiwei;ZHENG Ye

作者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出 版 物:《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33卷第5期

页      面:1206-12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07101-009) 长江干流及典型城市环境保护综合方案与管理平台研究项目(No.2019-LHYJ-10-0211) 

主  题:长江经济带 流域生态缓冲体系 生态保护 缓冲带 

摘      要:生态缓冲带能够有效减缓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涉及的生态缓冲带位置选择、缓冲体系所占最低面积比率、宽度划定等一些基本的原则要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汇水单元的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文水系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进行布局.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内林草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62. 46%,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地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带,在人口密集、农田密集的区域分布偏少;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土壤类型空间差异显著,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省大部分区域的土壤多是黏性比较大,污染物迁移能力较低;而污染物迁移能力较强的砂质土或者土层较薄的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西北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均有分布,且以水力侵蚀为主,建议在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域尽量减少污染源,重点布置缓冲带,增加该区域的缓冲力度.③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中小型湿地、小型河流支浜的面积至少有1. 4×10~4km^2,再结合林草缓冲带,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缓冲体系.④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结果基础上,叠加土壤侵蚀强度和水系分布,将污染源区、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水体区作为缓冲对象,建立缓冲体系的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 26×10~4km^2,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6. 95%.对照欧美地区的研究,6. 95%的缓冲体系面积占比是偏低的,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开展深入研究来确定适宜的缓冲体系面积比,推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构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