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湖北省保康县大力实施水电技改 收藏

湖北省保康县大力实施水电技改

作     者:魏群夫 

作者机构:湖北省保康县水电局 

出 版 物:《水力发电》 (Water Power)

年 卷 期:2002年第1期

页      面:64-65页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主  题:水电 湖北省 二级水电站 二级电站 保康县 

摘      要:思安江水库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广西 十五 重点工程--桂林漓江补水思安江水库枢纽工程于2001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思安江水库工程位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潮田、大境两乡交界的漓江支流潮田河上游思安江上,距桂林市45 km,距灵川县59 km.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调蓄汛期洪水水量,枯水期向漓江补水,并利用补水水能发电.该工程的主体工程建筑物有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右岸无压泄洪洞)、放水塔、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变电站.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全长385.91 m,最大坝高103.4 m.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35.3 km2,总库容8 869万m3,电站装机2 台,单机容量为6 MW混流式机组,多年年平均发电量约0.2亿kW*h.工程总投资 21 525 .07万元,是广西 十五 重点工程.目前,工程已顺利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具备了正式开工条件.施工总工期为30个月.该工程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第二分局中标承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中心监理,工程建设单位为广西桂林经济建设投资总公司.思安江水库建成后,每年可在枯水期向漓江补水120 d,每天补水12 h,补水流量达15~20 m3/s,可使漓江枯水期流量从现有的30 m3/s增至45 m3/s以上,水深从现有0.69 m增至0.93 m,大大改善因漓江枯水期严重缺水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的局面.此外,由于桂林电网位于广西电网末端,网内电源少,思安江水库建成后,可利用补水发电以缓解电网枯水期的缺电状态,并可进行调峰运行,弥补电网峰容量不足,改善电网运行方式,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湖北省保康县大力实施水电技改总投资1 100万元的湖北省保康县罗家坪二级水电站更新改造项目2001年8月正式实施,计划 2002年7月底以前完成.这是该县近年来积极实施水电技改的又一大项目.保康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毗邻神农架林区,境内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藏量达19万kW,可供开发利用的17万kW.多年来,该县一直把开发小水电作为发展山区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水能资源优势很快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保康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电气化达标县.近年来,该县在招商引资,股份办电,大举措新建电站的同时,对70、80年代兴建的小水电站机组实行设备改造,通过技改增加了效益.马桥二级水电站是该县建成最早的水电站,已超期运行多年,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1997年电站通过更新技术改造,装机容量由5 500 kW增至7 500 kW,年增发电量500万kW;马桥一级电站是该县首座投产的具有调节功能的水库电站,运行以来机组出力不足,水量弃泄较多,1998年投资640万元,对水轮机进行改造,增加装机容量1 600 kW,年增发电量340万kW*h,增收150多万元.保康县通过新建电站和对机组增容改造,截至2000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已达5.54万kW,年发电量达2 .06亿kW*h,创成史最高纪录.全县总装机、人均发用电量均在1989年初级电气化县达标验收基础上实现了翻番.该县计划再用5年时间,到2005年使全县运行20年以上的48个电站全部实现技改,以提高电站的安全系数和贡献年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