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植物配置对岷江干旱河谷铁路边坡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收藏

植物配置对岷江干旱河谷铁路边坡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Pattern on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Railway Slopes in Arid Valle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作     者:韩美清 闫晓俊 周宇 邹瓒 宋会兴 HAN Meiqing;YAN Xiaojun;ZHOU Yu;ZOU Zan;SONG Huixing

作者机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100038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都611130 

出 版 物:《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37卷第2期

页      面:134-140页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713[理学-生态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470636)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No.2019YJ0422) 成兰公司重大工程试验项目(No.CLSY-2018-001) 

主  题:植被修复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植物配置模式 干旱河谷 

摘      要:【目的】探讨干旱河谷地区不同植物配置对铁路边坡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铁路边坡常用绿化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材料,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设置单种草本植物高羊茅(G)或紫花苜蓿(Z)、单种灌木沙棘(S),以及高羊茅-沙棘(GS)、紫花苜蓿-沙棘(ZS)、高羊茅-紫花苜蓿-沙棘(GZS)等草灌结合混种的配置模式,对建植2年后铁路边坡土壤的土壤养分和胞外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并没有明显改变表层(0~20cm)土壤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在不同植物配置处理间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Z模式下土壤的DOC与DON含量最高,S和ZS模式下土壤DOC与DON的含量最低;3种草灌结合模式以及Z模式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明显比G和S模式下更高;有紫花苜蓿存在的植物配置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较高;GZS模式下土壤蔗糖酶(Suc)、脲酶(Ure)、碱性磷酸酶(ALP)、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酐酶(NAG)的活性较其他配置模式下更高,而ZS模式下土壤Suc,Ure,ALP和NAG活性也较高。【结论】在干旱河谷区,植被对边坡土壤的改善过程相对缓慢;在建植过程中,利用紫花苜蓿、高羊茅、沙棘等植物构建草灌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更强的代谢活性,并有助于植被恢复进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