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腔体约束和纳米粒子共同作用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时间演化特性 收藏

腔体约束和纳米粒子共同作用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时间演化特性

Tim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Cavity Confinement and Nanoparticles

作     者:任龙 郝晓剑 杨彦伟 孙永凯 REN Long;HAO Xiao-jian;YANG Yan-wei;SUN Yong-kai

作者机构: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 

出 版 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20年第40卷第4期

页      面:1012-101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5499,61473267)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2017-098)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201907)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经费项目资助 

主  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腔体约束 纳米粒子 时间演化 

摘      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近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识别及定量分析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可多元素同步检测、对样品几乎无损耗等优点。传统的LIBS技术发射光谱谱线强度弱,导致检测精度低。在样品表面施加腔体约束或者沉积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地增强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同时检测精度以及定量分析时的准确度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而等离子体的存活时间十分短暂,通常在1~10μs之间。采集时间延迟过短会连同背景噪声一同采集,采集延迟时间过长则有可能导致采集到的光谱强度低,因此选择合适的采集延迟时间来获取光谱数据至关重要。为了研究腔体约束和纳米粒子共同作用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时间演化问题,对烧蚀合金样品产生的等离子体,采集延迟时间为0.5~5μs时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选择NiⅡ221.65 nm, CⅠ193.09 nm作为目标研究谱线,分析采集延迟时间变化对谱线强度、增强因子、信噪比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加约束,腔体约束激光诱导击穿光谱(cavity confinement LIBS,CC-LIBS)、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nanoparticle enhancement LIBS,NELIBS)以及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下,随着采集延迟时间的增加,光谱强度均依次降低;在施加腔体约束时,采集延迟时间大于2μs后谱线强度变得很低;当表面沉积纳米粒子时,采集延迟时间大于3μs仍可以收集到可观数量的等离子体。当采集延迟时间为1μs时,双重作用下的增强因子最高,可达2.1。而当有腔体约束参与时,在采集延迟时间大于3μs后光谱强度比未加约束时更低;当只有纳米颗粒沉积时,信噪比最优,达到9.52;双重作用下信噪比的变化趋势与只有腔体约束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纳米颗粒在整个采集延迟时间范围内都有助于检测样品中微量元素,而腔体约束在延迟时间大时对微量元素的检测起抑制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