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次多弓状中尺度雨带的成因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收藏

一次多弓状中尺度雨带的成因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MULTI-MESOSCALE-BOW-RAINBAND AND HORIZONTAL VORTICITY

作     者:王丹妮 丁治英 王咏青 窦慧敏 乔娜 王联军 WANG Dan-ni;DING Zhi-ying;WANG Yong-qing;DOU Hui-min;QIAO Na;WANG Lian-jun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双峰县气象局湖南娄底417700 

出 版 物:《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131-144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453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5054、41530427、41790471、41775040)共同资助 

主  题:多弓状雨带 水平涡度 负浮力 对流有效位能 短波槽 

摘      要: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华中地区的一次多弓状雨带降水过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雨带发生在切变线南侧的西南气流中,多弓状雨带出现前,大尺度高低层气旋式曲率的水平涡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为降水提供了有利于上升运动的背景场。弓状雨带最初形成在对流不稳定和低层气流辐合条件下,局地强降水引发的下沉运动使中低层大风出现,大风中心南侧反气旋式的环流与背景场中的西南气流汇合构成了短波槽,尾部雨带出现在短波槽中,弓状头部生成于北侧的气旋式风场切变中,大风中心相较南北两侧更快的移速使雨带中部向前侧凸起。流场上的短波槽发生在700 hPa以下,在西南气流的背景场下,该槽向前后两侧的双向传播是多弓状雨带形成的重要触发因子。中尺度弓状雨带附近低层的水平涡度在强盛期、减弱期和消散期有着明显不同的结构特征;而在高层,雨带发展时和强盛期都为气旋式水平涡度控制,减弱期多为反气旋式水平涡度控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