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峡水库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调整机理 收藏

三峡水库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调整机理

Mechanism of adjustment of scouring and silting of Chenglingji—Jiujiang reach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作     者:张为 吴美琴 李思璇 袁晶 高宇 ZHANG Wei;WU Meiqin;LI Sixuan;YUAN Jing;GAO Yu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 

出 版 物:《水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31卷第2期

页      面:162-17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02[工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9184 51479146) 

主  题:基本河槽 冲淤调整 水沙条件 特征流量 三峡水库 

摘      要: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冲淤调整,对生态环境、防洪、航运等都有显著的影响。2008年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城陵矶以下河段冲刷加剧。为探究水库影响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了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分布及断面形态变化特征:2008年以来河道冲淤变化主要集中在基本河槽,其变化占整个平滩河槽的90%以上,且基本河槽冲刷加剧;断面形态表现为河槽冲刷下切、断面趋于窄深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2008—2016年河段尺度的基本河槽形态参数与水流输沙能力的经验关系,发现螺山、汉口两站流量分别为29000~31000 m 3/s、31000~33000 m 3/s时,河槽形态与水流输沙能力的相关性最强、造床作用和水流冲刷强度最大,因此,可以认为是2008年以来影响城陵矶至九江段冲淤调整的特征流量。2008年以后,该流量级以下的水流累积造床作用凸显,是冲淤变化部位调整到基本河槽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各站d0.125 mm粒径组泥沙输沙量大幅度减小、航道整治工程的影响,河槽冲刷加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