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物罗汉果的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药用植物园 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中心 广西中医药大学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出 版 物:《人人健康》 (Health for Everyone)
年 卷 期:2020年第6期
页 面:212-213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7GXNSFBA198094) 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7K Y495)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6QN013)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课题 杨世林教授团队人才培养建设项目(YSL17026) 广西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CICAR2016-P4)
摘 要:罗汉果的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其主要的甜味成分和活性成分罗汉果甜苷V,是具有治疗功能的新型甜味剂。然而,罗汉果中大量种子的存在及甜苷含量V较低等限制了罗汉果的产业发展。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无籽罗汉果品种及甜苷V的提高在实验中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尚未能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本文就罗汉果的遗传背景、单性结实、甜苷V含量的提高、雌雄分化等方面的分子研究进行综述,为罗汉果的基因工程单性结实及含量提高等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