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11年6月湖北一次大暴雨灾害过程分析 收藏

2011年6月湖北一次大暴雨灾害过程分析

Analysis on the process of a heavy rainstorm in Hubei in June of 2011

作     者:黄思先 王保 杨辉 张火平 HUANG Si-xian;WANG Bao;YANG Hui;ZHANG Huo-ping

作者机构:鄂州市气象局湖北鄂州436000 

出 版 物:《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58卷第S02期

页      面:156-162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鄂州市气象局自立课题“鄂州市梅雨期连续大暴雨极端天气成因分析(Ⅰ)”(EZ201706). 

主  题:大暴雨 南支槽 切变线 物理诊断 

摘      要:利用每6 h一次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7—18日发生在湖北省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度、500 hPa为明显的东高西低环流形势,降水区位于高空槽前,处于700 hPa鞍型场中部;850 hPa在长江流域中游有明显的东西向切变线,降水区位于急流出口区左侧。强降水落区随着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区的移动而移动,在水汽通量的大值区,降水强度也相对较强,强降水区都位于相对湿度≥90%的区域。强降水区上空对应着正涡度中心。在中低层对应着强辐合区,高层对应着辐散区。正涡度越强,伸展的高度越高;低层辐合越强,对应的降水强度也越强。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与垂直速度负值中心所在区域有较强的降水。短时强降水需要高的K指数与高的A指数相配合,当K指数在36℃以上,A指数在20℃以上时,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很大。当只出现单一的K指数或A指数较大时,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