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的几何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收藏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的几何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以大安-德都断裂为例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VERSION STRUCTURES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ND THEIR SEISMOGEOLOGICAL SIGNIFICANCE: A CASE FROM DA'AN-DEDU FAULT

作     者:余中元 闵伟 韦庆海 赵斌 马艳春 YU Zhong-yuan;MIN Wei;WEI Qing-hai;ZHAO Bin;MA Yan-chun

作者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150090 

出 版 物:《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 卷 期:2015年第37卷第1期

页      面:13-3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35)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1521044025)共同资助 

主  题:松辽盆地 大安-德都断裂 地震勘探 中新生代反转构造 变形机制 地震地质 

摘      要: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中-新生代反转构造代表着盆地继伸展裂陷阶段、热冷却拗陷阶段之后的第3个构造演化阶段。系统收集了布设在覆盖大安-德都断裂及其附近的14个3维地震工区,30条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在此基础上准确追踪解释了T06、T1、T11、T2、T3、T4、T5等7个地震反射层位。同时基于52口钻孔的资料对重点反射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分析了不同时期断层展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重点就松辽盆地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的几何学形态、变形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该反转构造为大安-德都断裂在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的主要变形模式,符合逆断层-褶皱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变形机制。松辽盆地内部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该构造反转带上。此外,重点选择了2条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实验性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根据勘探结果并结合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厚度分析认为,广泛发育在背斜顶部且断错T06界面的小断裂可能代表了大安-德都断裂强变形带的最新活动性,勘探剖面揭示的上断点断错最年轻地层为中更新统,并据此初步判定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此外,综合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现代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认为,大安-德都断裂的逆断层-褶皱构造反转带最新的活动已明显影响到了近地表的反射层,清楚断错了早-中更新世地层,控制着断裂附近中强地震的发生,是松辽盆地内部或整个东北地区重要和典型的发震构造之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