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市商圈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以广州北京路为例 收藏

城市商圈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以广州北京路为例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 in Urban Business District:a Case Study of Beijing Road,Guangzhou

作     者:冯远滔 唐波 FENG Yuantao;TANG Bo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广东广州510520 

出 版 物:《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年 卷 期:2020年第22卷第1期

页      面:60-66页

学科分类:081405[工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37[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广东省高校重点平台及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5KQNCX226)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科研启动基金(2017QN001) 2016年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建设项目 

主  题:应急避难场所 适宜性评价 灰色关联法 城市商圈 

摘      要:精细化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广州市北京路商圈为例,在有效性、可达性、安全性的原则下,构建涉及场所面积、可容纳人口数、开放空间比、道路等级等9大因子的适宜性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北京路商圈应急避难适宜性主要受有效性的影响,其中场所面积评价因子权重最大;北京路商圈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指数差异较明显;北京路商圈中部应急避难场所较多,而东南及西北的应急避难场所资源不足,对居民的救灾能力和疏散造成影响. 该研究为城市商圈应急避难场所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