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贵州观音洞遗址石制品剥片技术辨析 收藏

贵州观音洞遗址石制品剥片技术辨析

Re-examination of core red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Guanyindong lithic assemblage in Guizhou

作     者:李锋 李英华 高星 LI Feng;LI Yinghua;GAO Xi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人类学学报》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1期

页      面:1-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028和41672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KG003)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102)资助。 

主  题:观音洞遗址 勒瓦娄哇技术 石制品 技术分析 

摘      要:近期,英国杂志《自然》(Nature)发表了对贵州观音洞遗址1964-1973年出土石制品的再研究结果,认为该遗址石制品中存在系统的勒瓦娄哇技术;新的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主文化层距今17-8万年。据此,该文作者认为观音洞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代表了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遗存。本文对观音洞遗址石制品的研究历史、勒瓦娄哇技术研究简史和定义等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同时对观音洞遗址相关石制品进行了详细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观音洞遗址石制品组合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复合体,与之前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不存在勒瓦娄哇技术。最后,本文对宁夏水洞沟、金斯太、通天洞等遗址发现的勒瓦娄哇技术遗存的简要分析表明,目前尚无可靠证据显示中国在距今5万年前出现过勒瓦娄哇技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