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性权力圈层结构下的集体主义表象化——基于S村两个拆迁项目的案例比较研究
Differential Power Circle Structure and the Consequence of Pseudo-Collectivism--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wo Land Expropriation and Demolition Cases in Village S出 版 物:《社会发展研究》 (Journ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年 卷 期:2020年第7卷第1期
页 面:95-116,M0005页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5BSH001 主持人:沈毅)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集体主义 大我优先 儒家伦理 差序性权力圈层结构 公与私
摘 要:本文选取了L省J市S村作为田野调查点,对大致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X街拆迁改造项目与西区高中征地项目的成败进行了案例比较分析。两个项目尽管都诉诸了“集体主义价值和个人关系式动员,但前者村庄自组织项目的失败说明家户“小我通常并不会为村落“大我主动做出实质性的利益牺牲,而后者的政府主导项目由于地方政府有效压制了矛盾而顺利完成了项目征地及相关建设,形式上似乎呈现出“大我优先式的集体主义表象。实质上,某种嵌入于行政化的“差序性权力圈层结构之中所呈现的“公对“私的优先性,通常并不是村落家族儒家伦理的自发式认同性集体主义,而更多地往往是国家行政权力整合的强制式表象化集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