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崩滑碎屑体堵江成坝研究综述与展望 收藏

崩滑碎屑体堵江成坝研究综述与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ndslide Dams Caused by Landslide and Avalanche Debris

作     者:郑鸿超 石振明 彭铭 周圆媛 ZHENG Hongchao;SHI Zhenming;PENG Ming;ZHOU Yuanyuan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出 版 物:《工程科学与技术》 (Advanced Engineering Scien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52卷第2期

页      面:19-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0[工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081501[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1502[工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1283 41877234) 

主  题:堰塞坝 崩滑碎屑体 碰撞破碎 成坝特征 堰塞坝稳定性 

摘      要:堰塞坝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失稳体堵塞河流而形成的天然坝体。中国是堰塞坝的高发区,在作者团队所统计的全世界范围内堰塞坝案例中,发生在中国的高达758例,占比59%。近年来,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气候灾害(台风、暴雨、融雪等)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严重威胁所在流域的生命财产安全。崩滑碎屑体堵江形成的堰塞坝通常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溃决程度大、溃决速度快,容易形成巨型洪灾,对下游生命财产造成更大危害。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一般堰塞坝堵江研究与崩滑型堰塞坝成坝特点,然后归纳了崩滑碎屑体运动及破碎机理和碎屑体堵江成坝机理,重点关注成坝过程中的颗粒分选和堆积形态规律。在此基础上,明确颗粒破碎和水流条件对坝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稳定性作用的研究较少。经过本文初步研究,得出崩滑碎屑体堵江通常有3种成坝模式:滑入型、爬高型和折返型,不同类型堰塞坝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堰塞坝的稳定性与坝体关键特征参数(几何形态、坝体结构和物质组成)密切相关,而坝体特征参数又主要由崩滑体在运移过程中碰撞破碎和入河堵江时的固液耦合作用共同决定。考虑上述两种因素,结合物源性质、边坡地形、河谷及水流条件,拟开展成坝影响因素与堰塞坝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及稳定性的内在关系研究,以便建立基于坝体稳定性快速评价的坝体特征预测模型。研究的开展可为堰塞坝形成前坝体特征的事先预测及堰塞坝形成后坝体稳定性的快速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