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草莓状黄铁矿微晶形态和成分的地质意义——以栖霞组含泥灰岩为例 收藏

草莓状黄铁矿微晶形态和成分的地质意义——以栖霞组含泥灰岩为例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crystallin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Framboids Pyrite: A Case Study of Marl of Chihsia Formation

作     者:李洪星 陆现彩 边立曾 马野牧 张雪芬 张壮志 丁子建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2218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102206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北总队河北保定071051 

出 版 物:《矿物学报》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2年第32卷第3期

页      面:443-4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930742) 

主  题:微晶形态 S/Fe 草莓状黄铁矿 沉积环境 棘皮动物化石 

摘      要:在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地区二叠世栖霞组上部的含泥灰岩中发现棘皮动物化石,其腔被不同形态微晶的草莓状黄铁矿充填,有正四面体、正六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和近球体。溶解氧与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过程有关,其浓度决定微晶的S/Fe。统计显示,黄铁矿的S/Fe平均值随微晶的边数增加而增加,所以,棘皮动物腔内草莓状黄铁矿形成由早及晚的次序为:近球体微晶,五角十二面体微晶,正六面体微晶,正四面体微晶的草莓状黄铁矿。同一环境中,黄铁矿微晶的S/Fe可用来指示形成次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